現今,數十億物聯網和移動設備收集的數據呈指數級增長,正在推動從發送數據到云進行處理和存儲向分布式模型的轉變,在此趨勢下,部分計算發生在網絡邊緣,更靠近數據的創建位置。這種計算統稱為邊緣計算,在科技不斷地發展中,邊緣計算能夠發揮出千億的市場價值。
![640]()
邊緣計算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等核心能力的分布式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系、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5G無線網絡的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了萬物智聯的時代,網絡邊緣設備數量的迅速增加,使得該類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已達到澤字節級別。以云計算模型為核心的集中式大數據處理時代,其關鍵技術已經不能高效處理邊緣設備所產生的數據,主要表現在:1)線性增長的集中式云計算能力無法匹配爆炸式增長的海量邊緣數據;2)從網絡邊緣設備傳輸海量數據到云中心致使網絡傳輸帶寬的負載量急劇增加,造成較長的網絡延遲;3)網絡邊緣數據涉及個人隱私,使得隱私安全問題變得尤為突出;4)有限電能的網絡邊緣設備傳輸數據到云中心消耗較大電能等等。為此,以邊緣計算模型為核心的,面向網絡邊緣設備所產生海量數據計算的邊緣式大數據處理應運而生,其與現有以云計算模型為核心的集中式大數據處理相結合,即二者相輔相成,應用于云中心和網絡邊緣端的大數據處理,較好地解決了萬物互聯時代大數據處理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邊緣計算中的“邊緣”是個相對的概念,指從數據源到云計算中心數據路徑之間的任意計算資源和網絡資源。邊緣計算的基本理念是將計算任務在接近數據源的計算資源上運行。邊緣計算也成為了云計算的下一個演變方向。邊緣計算具有低延遲、安全、節約成本、高可靠性五大優勢?;谏鲜鰞瀯荩吘売嬎銓⒅行脑频哪芰ρ由斓竭吘壎耍瑢崿F覆蓋零售、家居、交通、醫療、教育、安防、制造、AI、金融等數字應用場景。![640.jpg]()
價值與優勢
邊緣計算可以處理部分臨時數據,只需要向云端傳輸有價值的數據,不需要全部上傳,這大大降低了網絡帶寬壓力,降低了對計算和存儲資源的需求,從而降低了帶寬壓力;同時,讓數據在邊緣側計算更加靠近數據源頭,可以大大降低延時,使得響應時間更加迅速。采用邊緣計算+云計算的模式,相較于完全依賴云計算,還會帶來明顯的成本節約,這也是促使用戶采用邊緣計算的直接推動力。此外,一些企業出于安全或行業特殊要求,需要隱私保護和做本地化處理的,邊緣計算也能滿足這類特殊需求。分類應用場景
全球分布式云聯盟將邊緣計算領域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邊緣云、MEC(移動邊緣計算)和邊緣AI。邊緣云由CDN(內容分發網絡)業務演進而來,傳統CDN側重于內容傳輸,CDN節點升級后,則能夠承擔部分中心云的功能,成為具備存儲、計算、傳輸、安全功能的邊緣節點。MEC(移動邊緣計算)則與5G緊密結合,在帶寬、時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它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工業企業的互聯網化和智能化改造。5G+MEC和工業的融合催生了許多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場景,這些應用場景均對低時延、大帶寬、高可靠性和數據的安全隱私性有較高要求,如遠程駕駛、遠程控制、AR遠程協助、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質檢等。邊緣AI服務于邊緣計算進一步的去中心化需求,允許更多的應用程序在邊緣運行,減少了數據傳輸速度和帶寬限制造成的延遲,在邊緣端本地執行數據分析,分擔云端的工作,還能夠在斷開與中心云連接的特殊情況下,維持業務的運行。邊緣AI無論是在邊緣云或MEC領域都有著充分的融合應用場景。市場前景分析
盡管邊緣計算在CDN領域已經形成了最為成熟的應用場景,但在其他垂直領域,邊緣計算的理念雖然火熱,但普及速度卻較為緩慢。邊緣計算市場最終仍需落地于企業的業務需求和邊緣生態的商業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向混合型業務模式轉變,這種轉變為邊緣計算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同時伴隨“東數西算”戰略,以及5G、物聯網的技術發展,邊緣計算即將迎來蓬勃發展期。信通院2020年5月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企業中僅有不足5%使用了邊緣計算,但計劃使用的比例高達442%。可以見得,雖然邊緣云計算尚處在發展的萌芽期,但未來成長空間非常廣闊。2020年中國邊緣云計算市場規模為91億元,其中區域、現場、loT三類邊緣云市場規模分別達到37億元、38億元及16億元。預計到2025年整體邊緣云規模將以4.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550億元,其中區域邊緣云將憑借互動直播、vCDN、車聯網等率先成熟的場景實現增速領跑。2030年,中國邊緣云計算市場規模預計達到接近2500億元。
![640.jpg]()
邊緣計算在智能物聯網時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和實時性,還可以降低網絡負載和成本,增強數據安全性和用戶體驗。因此,邊緣計算被認為是智能物聯網時代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為我們的未來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